海伦司2024年财报解析:从“酒馆界蜜雪冰城”到“越开越亏”,年轻人为何不买单了?
日期:2025-04-03 22:45:15 / 人气:22
一、核心数据:收入利润“双杀”,扩张难掩颓势
收入连续三年下滑:2024年营收7.52亿元(同比-38%),较2021年峰值18.36亿元缩水近60%。
由盈转亏:调整后净利润1亿元(同比-66%),若计入关店、减值等费用,实际亏损0.78亿元(2023年盈利1.8亿元)。
市值蒸发92%:上市首日302亿港元→当前23亿港元,资本信心崩塌。
二、商业模式困境:下沉市场≠万能解药
门店策略摇摆:

高光期:2021年直营店近800家,疫情后关店“止血”,2023年转向加盟模式(“嗨啤合伙人”)。
现状:2024年门店560家(+17%),但三线以下城市占比67%(375家),一线城市仅剩35家。
同店日均销售额下滑21.5%(0.95万元→1.21万元),反映单店盈利能力恶化。
加盟模式遇冷:
招商政策降门槛:投资额从60万降至50万,社区店最低40万,但吸引力不足。
加盟商吐槽:“回本周期长”“盈利不如奶茶店”,品牌赋能有限。
社区店“画饼”难兑现:
2024年推出“社区空间”概念,试图融合酒馆+零售,但财报未披露具体数据,成效存疑。
行业质疑:本质是让加盟商卖酒,但渠道竞争激烈(1919、盒马等已占先机)。
三、年轻人为何抛弃海伦司?
消费降级下的替代选择:
目标客群(大学生、年轻打工族)转向更低成本社交(如露营、剧本杀),或性价比更高的精酿酒吧。
分析师观点:“小酒馆非刚需,经济疲软时首当其冲。”(餐宝典汪洪栋)
产品与体验短板:
品类单一:主打低价啤酒(人均50元),缺乏特色餐食或场景创新。
复购率低:消费者忠诚度弱,“酒馆本质是卖氛围,但海伦司标准化过头了。”(业内人士)
竞争红海:
低端市场面临大排档、烧烤摊分流;中高端市场被特色精酿酒馆挤压。
四、海伦司能否逆风翻盘?
机会点:
供应链优势:集中采购可维持低价,但需提升酒水差异化(如定制精酿)。
下沉市场潜力:三四线城市夜间经济仍在增长,但需本地化运营。
挑战:
品牌老化:需重塑“年轻社交空间”定位,增加互动玩法(如主题活动、电竞观赛)。
加盟商信任危机:若持续“开店-关店”循环,将打击合作信心。
行业启示:
小酒馆的“小而美”悖论:标准化连锁难兼顾个性化,或需分业态运营(社区店+旗舰店)。
“酒+X”模式探索:参考日本居酒屋“餐酒结合”,或引入Live音乐等增值服务。
五、结论:转型迫在眉睫,但时间不多了
海伦司的困境折射出低价酒馆模式的先天缺陷——薄利却难多销。若无法在产品创新、社群运营上突破,仅靠加盟扩张和概念炒作,恐难挽回年轻人与投资者的心。短期需止血盈利,长期需重构品牌价值,否则或成“昙花一现”的资本故事。
作者:摩根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前4月中国出口增长7.5%的驱动力...05-10
- AI定义权之争:百度与阿里在MC...05-10
- 小家电:寒冬中的挑战与机遇05-10
- 抖音到店业务战略解析:差异化竞...05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