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馥莉们的接班焦虑,日本几百年前就解决了
日期:2025-08-31 15:28:10 / 人气:9

继承人相关话题总能引发全民热议,宗馥莉的遭遇成了“公主落难”叙事的投射,这反映出优秀家族继承者的稀缺。在中国,企业传承是家族难题,而在日本,接班近乎一种义务,这背后有着独特的文化、制度和氛围。
日本企业的接班模式与案例
多元接班模式
日本企业接班方式多样,大部分是混合接班,儿子辈传给外人,外人又传回给孙子辈,内部管理有的和谐,也有的帮派丛生。以丰田为例,继承并转型父亲生意、创办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的是丰田喜一郎,此后堂兄丰田英二,儿子章一郎、达郎,孙子章男都曾担任社长,同时也有不少“外人”社长,虽在位时间普遍较短,但业绩也可圈可点。
各行业的接班传统
汽车产业是日本的代表性产业,丰田、铃木是家族接班,本田、日产偏向去家族化,日产甚至邀请外籍人士卡洛斯·戈恩。游戏行业也有“世袭制”,任天堂创始人是山内房治郎,二代社长山内积良是婿养子,还将第三代社长大旗传给孙子山内溥;世嘉前身是外资,后被收购,里见治的长子里见治纪出任CEO。
接班的成功与挑战
接班有成功也有失败,但日本几乎没有像“雷曼兄弟的二代管理层未能应对金融风险而造成破产”这样的大败案例,反而有不少“大胜”例子。如优衣库柳井正将父亲创办的小郡商事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;电视购物企业ジャパネットたかた的继承人旭人将销售额增长54%。不过,日本也存在继承导致的内乱,如黑猫雅玛多、小林制药都曾因接班问题出现波折。
家族企业的控股情况
日本中小企业厅等机构的调研显示,日本中小企业中约97%是“同族公司”,其中70%左右为家族直接控股型企业,66%由家族经营。但日本家族企业不一定依靠控股维系传承,如柏青哥之王SANKYO创始人毒島家族、小林制药创始家族等,丰田章男持股仅约0.1%。
日本接班机制的特点与优势
维稳的价值
经济上行时,稳定可能不被看重,但长远来看,遭遇经济波动时,稳健就是护身符。日本的接班机制和全民接班氛围难以被其他国家效仿。
婿养子制度
日本企业家开辟了“婿养子”手段,婿养子被要求全身心投入妻家企业。这一制度保留了姓氏,确保企业稳定传承;保护了女儿的社会和经济地位,消除婆媳矛盾;婿养子本人获得合法继承权;避免家族产业破产或分散。松下、丰田、铃木、任天堂、安田财阀、金刚组等企业都有婿养子继承的案例。此外,还有第三方公司专门为经商家庭推荐婿养子。
培养接班人的方式
对于孙子辈接班人,日本企业家会让他们出国留学,如丰田章男从美国UCLA经济学专业毕业,还进入美国投行。同时,打工历练也是重要环节,去其他快消品牌、银行或投行打工,再入职自家公司,从底层或中层做起,了解一线工作和核心部门运营逻辑。跨过二代直接传三代的家庭里,第二代则扮演过渡者角色,为子女铺路。
日式传承的文化氛围
文化特征
日本企业多以姓氏命名,传统重视“家”的延续,企业品牌姓氏化与家族延续神圣化,使得日本人比血统更看重“姓氏 + 家业”。长子或长女文化也促使家庭成员承担家庭责任,尽可能继承家业。
女性继承人
日本女性继承人数量超乎预期,早大商科中为企业继承人设计的Zemi里女生多于男生。如森大厦株式会社第二代森章将社长位置传给女儿伊达美和子,森章认为接班不区分男女或年龄,关键是有意愿和能力。
促进接班的驱动力
日本社会文化中促进接班的驱动力众多,包括企业平均寿命长,传承有意义;重视稳健而非冒险,对“姓氏 + 家业”有天然责任感;继承人的顺位制;相对温和的商业竞争环境;IPO的家族企业在资本市场受推崇;匠人精神所传承的责任感及社会对匠人传承的信赖感;没有独生子女政策,总有一两个孩子愿意继承;前几代企业家能培养孙子孙女;继承税高但有特别减免。同时,也有一些让继承人不愿接班的驱动力,如企业创始人让贤、个人英雄主义弱化、社会福利高、对隐私的保护等。
中国与日本的对比与思考
中国企业的现状
中国和日本情况不同,家族企业在中国的观念相对守旧,互联网企业的出现让“接班”显得无效,公司平均年龄短,CEO尚能再战,不接班是常态。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大多仍受家族参与,商人的父辈可能也是商人。
传承的目的与思考
日本企业运营方式较为健康,虽如今被中国企业超越,但有值得借鉴之处。中国处在一个机会多、市场不确定大的社会,问题不在于日本模式学不学得来,而在于真正需要传承的是什么。传承不能只是机会主义,我们心中都有答案,应该思考将有形或无形、有价值的东西传承给后辈。
作者:摩根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量化正在猎杀传统股民:一场违背...08-31
- 热疯了的 7 月:中国耗掉万亿度电...08-31
- 运动品牌增长策略剖析08-31
- 宗馥莉们的接班焦虑,日本几百年...08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