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名大乱斗,谁才是真正赢家?

日期:2025-09-04 16:46:25 / 人气:7


“今天你联名了吗?” 这句话已成为 2025 年消费市场的高频问候。这一年,国内联名案例数量以千计,仅新茶饮行业的联名次数就逼近百次。从联名对象来看,动漫游戏、影视综艺、明星 IP 全覆盖;从产品范围来讲,上至千元金饰手办,下至 9.9 元的零食玩具,几乎没有什么品类不能 “联动”。这场轰轰烈烈的联名大潮中,消费者面临海量选择,而品牌方却在 “内卷” 中陷入迷茫:究竟什么样的联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?谁才是这场大乱斗的最终赢家?

一、联名热潮下的 “冰火两重天”

联名市场的火爆,本质上是 “谷子经济”(即 IP 衍生品经济)与消费升级碰撞的结果。对品牌而言,联名是低成本拉新、提升溢价的捷径;对消费者来说,联名产品承载着情感价值,是自我表达的载体。但热闹背后,行业却呈现出明显的 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一方面,头部 IP 与优质品牌的联名屡创佳绩。奥特曼以 1.5-2.5 亿元的中国区授权费,撬动了 100 亿元的市场规模,商业价值放大 40 倍;《哪吒 2》以 800 万 - 1200 万的授权成本,为泡泡玛特带来超 8 亿元的授权 IP 收入增长,转化倍数超 60 倍;万达电影与国乙《光与夜之恋》联名的爆米花 “痛桶”,吸引 40 万玩家参与,带动其商品餐饮业务毛利率飙升至 70.76%。这些案例印证了 “好 IP + 好产品” 的强大爆发力。
另一方面,多数品牌的联名却沦为 “昙花一现”。Keep 曾凭借 IP 联名奖牌业务创下年入 9 亿元的佳绩,但 2025 年上半年因虚拟体育赛事数量减少,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同比下降 23%,仅 3.3 亿元;新茶饮行业上半年销售费用超 25 亿元用于联名,却因产品同质化严重,不少品牌陷入 “联名即涨价”“联名即难吃” 的口碑危机;更有甚者,部分传统企业将联名当作 “去库存” 的工具,推出的产品与 IP 调性严重不符,最终既消耗了 IP 价值,又损害了自身品牌形象。
值得警惕的是,国内 IP 领域十几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和,仍不及乐高一家的 72 亿元。这一差距暴露出国内联名市场的深层问题:多数企业停留在 “简单授权 + 贴标生产” 的初级阶段,缺乏对 IP 的深度运营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,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。

二、好联名的核心密码:好 IP× 好产品

一场成功的联名,绝非 IP 与品牌的简单叠加,而是 “好 IP” 与 “好产品” 的化学反应。二者如同联名的左右翼,缺一不可。

(一)好 IP:性价比与商业放大能力是关键

并非所有 IP 都能撑起一场成功的联名。真正的 “好 IP” 需具备两大核心特质:合理的授权成本超强的商业放大能力
从国际 IP 来看,奥特曼的成功堪称典范。其中国区授权费虽高达 2.5 亿元,但通过卡游、布鲁可等被授权方的深度开发,衍生出卡牌、积木、手办等多品类产品,最终实现 100 亿元市场规模,商业价值放大 40 倍。这种 “高投入 + 高回报” 的模式,印证了优质 IP 的稀缺性。
本土 IP 的表现同样亮眼。《哪吒 2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等国产影视 IP,凭借精准的受众定位和强大的内容影响力,以相对较低的授权成本(800 万 - 1200 万元)实现了数十倍的商业转化。万达电影与《光与夜之恋》的联名则证明,新兴的游戏 IP 同样具备强大的号召力 ——40 万玩家的参与度,不仅带动了爆米花销量,更提升了万达电影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认知度。
反观部分老牌 IP,由于缺乏内容更新和用户运营,联名热度持续下滑。这提示品牌方:选择 IP 时,既要考量其当前的流量热度,更要评估其长期的商业生命力。正如名创优品的策略 —— 既保留小熊维尼、HELLO KITTY 等经典 IP,又引入 ChiiKAWA、《罗小黑战记 2》等新兴 IP,通过 “经典 + 潮流” 的组合,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。

(二)好产品:差异化、情绪价值与服务缺一不可

如果说 IP 是联名的 “流量入口”,那么产品就是 “留存用户” 的关键。好的联名产品,必须突破 “贴标” 思维,满足差异化、独特性情绪价值三大需求。
首先,产品需与 IP 调性高度契合,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万达电影的爆米花 “痛桶” 之所以成功,在于它将《光与夜之恋》的浪漫调性与电影院场景完美结合 —— 桶身设计融入游戏角色元素,既方便携带,又具有收藏价值,彻底区别于普通爆米花桶。反观某些新茶饮品牌推出的 “IP 联名杯”,仅在杯身印上 IP 图案,产品本身与普通款毫无差异,自然难以打动消费者。
其次,产品需承载情绪价值,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。谷子经济本质上是 “情绪经济”,消费者购买联名产品,不仅是为了实用,更是为了获得 “认同感” 和 “归属感”。玩点无限的 “叠叠乐” 产品就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:除了与热门游戏 IP 联名,还推出无属性身体配件,允许用户自由搭配,满足了玩家的个性化表达需求。而 Keep 的奖牌业务之所以下滑,恰恰是因为过度依赖 IP 流量,忽视了产品本身的情绪价值 —— 当消费者对 “跑步换奖牌” 的模式产生审美疲劳后,缺乏创新的产品自然难以留住用户。
最后,优质的服务是联名产品的 “加分项”。不少品牌在联名活动中暴露出严重的服务漏洞:抢不到、库存混乱、售后无门等问题频发。例如,某新茶饮品牌推出的 IP 联名饮品,因备货不足导致大量消费者白跑一趟,最终引发舆情危机。相反,万达电影在与《光与夜之恋》的联名中,培训工作人员以 “男主女友” 的身份与玩家互动,既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,又提升了品牌的好感度。

三、破局之路:从 “流量依赖” 到 “价值共创”

面对联名市场的内卷,品牌方若想成为真正的赢家,必须摆脱 “流量依赖症”,转向 “价值共创” 的深度运营模式。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发力:

(一)拒绝 “代工厂思维”,强化品牌自主运营能力

国内不少企业将联名视为 “走捷径”,甘愿沦为 IP 的 “代工厂”—— 只负责生产,不参与 IP 运营,最终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,利润被压缩。而乐高的成功证明,品牌自身的运营能力远比 IP 授权更重要。乐高与 F1、海贼王等 IP 的联名,并非简单的 “贴标”,而是将 IP 元素融入乐高的积木设计理念中,推出的产品既保留了乐高的核心特色,又体现了 IP 的独特魅力。
对国内品牌而言,当务之急是建立独立的品牌管理体系:通过市场调研精准定位用户需求,结合 IP 调性进行产品创新,同时加强库存管理和售后服务,形成 “IP 引入 - 产品开发 - 用户运营” 的完整闭环。例如,奥飞娱乐旗下的玩点无限,不仅通过联名抓住游戏玩家客群,还通过推出无属性配件实现用户转化,最终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“叠叠乐” 品类。

(二)深耕 IP 价值,实现 “内容 + 产品” 的深度绑定

好的联名,是 IP 内容与产品功能的有机结合。迪士尼的联名产品之所以长盛不衰,在于其将动画 IP 的故事线融入产品设计中 —— 例如 “冰雪奇缘” 系列的公主裙,不仅还原了电影中的造型,还加入了发光、发声等互动功能,让孩子在穿着时能感受到 “成为公主” 的快乐。
国内品牌可借鉴这一思路,加强与 IP 方的深度合作:在产品开发阶段就介入 IP 内容策划,将 IP 中的经典场景、角色特质转化为产品的核心功能。例如,某母婴品牌与《小猪佩奇》联名时,推出的儿童餐具不仅印有佩奇图案,还设计成佩奇的造型,并加入防烫、防滑功能,既符合儿童的使用习惯,又传递了 IP 的温馨调性。

(三)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,避免 “透支式联名”

联名的目的是 “拉新”,但更重要的是 “留存”。不少品牌为追求短期流量,频繁更换 IP 联名,导致品牌形象模糊,消费者难以形成稳定的认知。霸王茶姬就是典型案例 —— 借《哪吒 2》联名实现上市初期的股价飙升,但由于缺乏后续的产品创新和用户运营,股价很快腰斩,即便财报数据优于同行,也未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。
品牌方应树立 “长期主义” 思维:选择与自身品牌调性相符的 IP 进行长期合作,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用户互动,将 IP 粉丝转化为品牌忠实用户。乐高与宝可梦的合作就是如此 —— 从最初的积木套装,到后来的互动游戏、主题乐园,二者通过多层次的合作,既巩固了宝可梦的 IP 价值,又提升了乐高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。

四、结语:真正的赢家是 “价值共创者”

联名市场的大乱斗中,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持续的创新者。那些将 IP 视为 “流量工具”、将产品当作 “贴标载体” 的品牌,终将被市场淘汰;而真正的赢家,是那些既能识别优质 IP、又能打造差异化产品,同时兼顾短期流量与长期价值的 “价值共创者”。
从奥特曼到《哪吒 2》,从乐高到玩点无限,这些案例都证明:联名的本质不是 “1+1=2” 的简单叠加,而是 “1+1>2” 的价值升级。当 IP 的情感价值与产品的实用价值完美融合,当品牌的运营能力与 IP 的商业潜力相互赋能,才能实现 IP 方、品牌方与消费者的三方共赢。
未来,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,联名市场将逐渐从 “流量驱动” 转向 “价值驱动”。那些能够沉下心来深耕 IP 运营、打磨产品品质的品牌,终将在这场大乱斗中脱颖而出,成为真正的行业赢家。

作者:摩根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摩根娱乐 版权所有